[單車]Youbike探福興路、福興隧道、萬芳社區、深坑
福興路,是景美地區歷史非常悠久的一條道路,景興路、興隆路都要叫它一聲前輩。但現在福興路只是興隆路上的一條死巷,人們對它的印象可能只剩大片要遷卻延宕許久的夜總會,以及每逢颱風必淹水。福興路除了巷口(與興隆路交界處)興隆國小附近比較熱鬧外,內部大多是住宅區,有今人住的,也有前人住的,而且兩者經常隔著一條窄巷相望,不乏現代公寓一旁緊鄰一片山坡的墓碑者。
福興路口是景美福興宮(十五分福興宮),入口並不十分明顯,進入福興路後要左轉穿過一個防火巷。景美福興宮建於1859年,主祀福德正神,光復後又有擴建,至今廟前還有十分古早的戲台,某年過年還在戲台看過布袋戲,很難想像台北市還有這樣的風景。其別名「十五分」,其實是我們家這一帶的舊稱,要介紹我從哪裡來,說木柵別人會想到老木柵、政大,說景美別人會想到景美夜市那帶,說萬隆,別人又會想到羅斯福路捷運站那裡,看來只有「十五分」能最貼切的指出我的故鄉所在,而且這個稱呼也忠實呈現了我們家最早開發的歷史,乾隆年間,有十二人合資十五股最早開墾了這片土地,是以得名。
福興路在日據後規劃為墓園以前,曾有著一段截然不同、卻完全為人所遺忘的歷史。這裡四面環山,為蟾蜍山、芳蘭山與福州山所包圍,古稱「湖子內」,居民在山坡上種植鳳梨為生,而福興路95巷底端的山路上去就是著名的「七十二階」,清朝時是「興福庄」(約等於十五份地區)的農民挑鳳梨至「萬盛庄」(公館南面的萬盛街,舊時的公館其實是在這裡,而不是現在的捷運公館站、台大那帶)販賣的小徑,福興路底的古地名為「翁厝」,由姓翁的人家居住,現在他們多以殯葬為業。
從翁厝沿墓區小道走上芳蘭山、蟾蜍山的稜線,就會到達興福庄與萬盛庄的分界(以現在的地名來說,就是景美到公館的捷徑),芳蘭山已作為墓園多時,蟾蜍山則是可從萬隆起登的親山步道,兩山相連一頭林木蓊鬱、一頭則是北芒壘壘,而有「陰陽山」之稱。說起萬盛街,那也是見證不少歷史的老巷,還曾是瑠公圳流經之處,現在台北花木批發市場後面的十字路口有前後左右都是「萬盛街」主街道的奇景,足見它的古老。
從仙跡岩往台北市區眺望,便可看到芳蘭山、蟾蜍山「一陰一陽」的橫亙其中(左為蟾蜍山,右為芳蘭山),與中埔山(辛亥隧道上方)將文山區阻隔於天龍國之外,文山到市區唯一不用過山的道路就是沿新店溪的羅斯福路。
福興路底還有一條「福興隧道」,約與辛亥隧道平行,出口即是基隆路三段155巷(台科大後面),本應與辛亥隧道、莊敬隧道同為文山區聯外的重要捷徑,卻因軍用而未對民眾開放,里長、議員、立委皆曾以「開放福興隧道」為競選口號,和三環三線一樣,只有在選舉前它才會轉為「即將」開放的狀態,並在選後恢復寧靜。若福興隧道得以開放,裡頭一堆以敦南為名的豪宅就真的可以直通大安區,而名副其事地坐擁「敦南美景」,搭配夜總會漸漸遷走的利多,福興路肯定能大炒特炒一番(現在福興路則是台北碩果僅存的4, 5字頭地段)。
不過就目前的新聞看來應該是要讓大家失望了,畢竟這裡是儲藏軍武的軍事重地,甚至還存在指揮中心,軍方又還沒有找到替代場所,短期都沒有開放的打算。另有一案是要打通通往更深處的福興路95巷(估計也是通往萬盛街或興隆路一段),但也沒有下文。
國防用途自然是無可厚非,福興路路幅狹窄也不適合作為聯外道路,但我想開放行人或單車通行是可以考慮的,也許這樣福興路會曾為許多台北市中心人,包括台科大、台大的學生通勤租屋的好選擇,也方便當地居民對外交通。比起開放福興隧道,公墓的遷移應該是可以預期的(雖然也是延宕多時),辛亥路長年的施工便是進行中的遷墓,包括捷運辛亥站後方的大片墓地將來也計畫遷走,並有改建成公園或高中(辛亥高中)的規劃。
(2016.1.14編按:今天查看Google Map,發現原本通往墓仔埔的死巷福興路95巷已經打通到興隆路一段137巷了(文山景美運動公園旁,出來是景明街口的那條巷子),不知道實際上打通了沒有,還請踏查過的大大們分享)
前些日子開始追蹤使我受益良多的文山學地方文史網站,又看了許多大大爬芳蘭山、蟾蜍山的遊記,更讓我起了好好踏查家門前這條福興路的念頭,也好奇能不能真的從福興路底沿著古徑走到公館。
從我家到公館除了走馬路(興隆路、羅斯福路)外,這幾天騎youbike嘗試探索小巷,發現最快的捷徑是從興隆市場旁的小巷進去,經過文山景美公園從興隆路一段137巷出來,我原以為小巷也能通到羅斯福路,而企圖從萬盛街裡的小巷走回興隆路,有天晚上困在萬盛街發現這些縱橫的巷道是別有洞天,查了地圖才搞清楚興隆路、羅斯福路這樣走是繞過中埔山的,這裡的天然地形阻隔我以前還未曾注意過。
(每天走的興隆路一段137巷與文山景美公園)
從我家到公館除了走馬路(興隆路、羅斯福路)外,這幾天騎youbike嘗試探索小巷,發現最快的捷徑是從興隆市場旁的小巷進去,經過文山景美公園從興隆路一段137巷出來,我原以為小巷也能通到羅斯福路,而企圖從萬盛街裡的小巷走回興隆路,有天晚上困在萬盛街發現這些縱橫的巷道是別有洞天,查了地圖才搞清楚興隆路、羅斯福路這樣走是繞過中埔山的,這裡的天然地形阻隔我以前還未曾注意過。
(每天走的興隆路一段137巷與文山景美公園)
(離題說起這個文山景美公園,因為位於暗巷深處,走興隆路完全不會看到,許多在地人可能都不知道,它位於芳蘭山腳,可以由興隆市場旁的巷子進入,或者從景明街口旁的興隆路一段137段上坡往上,如果說興隆公園是充滿人氣的居民休閒場所,文山景美公園便是藏於水泥叢林間的一片原始森林,內部廣闊是從興隆路狹窄的巷口完全無法想像的。2006年,文山社區大學的學員鄭景隆輾轉得到友人從院子裡挖出的石器,經鑑定後在此發現了台灣新石器時代、植物園遺址層的遺址,甚至在此發現巴圖型石器(玻里尼西亞南島語族的典型石器),遂以此地地名命名為十五份遺址,甚為可惜的是遺址不及保留就開發破壞了,作為一個「十五份人」,我也是看了文山學網站才知道家附近的歷史竟如此悠久.......現在公園立了座外型是巴圖石器的「十五份遺址紀念碑」,回家時定要去看看。)
這天與住家附近的Wiew會合後從興隆市場騎上Youbike,從福興路口(與興隆路交界處)出發。
福興路口經常有某市議員令人啼笑皆非的大型廣告。我認為用開放福興隧道當政見還恰當些....
越過福興街前半充滿商家、居民等現代化「人氣」街道後,過了興福國中(這還是我本來的學區,一所只剩三個班不知道何時會被併校的國中,我常想我當初如果念了這所國中,我的人生道路會有怎樣的轉變),沿途山坡就被另一個世界的好兄弟們佔據,這裡的墓葬許多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但景美不斷開發,最後竟只能與祖先爭地,畢竟活人都沒地方住了,死人也只好委屈些。除了墓仔埔外福興路後段也有許多台北市區已難得一見的傳統建築,幸好我們是大白天前來,否則搭配陰森的大霧大概真要看到在七十二階挑鳳梨的「居民」了。
越過這堵牆就可以直通大安區了,
福興隧道 |
經此災難,Wiew與我實在都不敢再次挑戰福興路了....實在掃興,我們決定轉往深坑吃豆腐壓壓驚,於是從辛亥路試騎萬芳社區(這也有點探路的意味,畢竟往深坑從興隆路轉萬芳路是最快的,只是我們住在這附近已久,也從來沒有好好探訪過萬芳社區的丘陵)。萬芳社區是景美與木柵間的大片丘陵,早期由政府開發為山坡地示範社區。從萬美街往上爬坡到頂後,有通往軍功路的叉路,也可直接由萬和街下滑到萬芳路(即捷運萬芳社區站)。
萬美街稍微上去就有山路的感覺了,跟市區的風景差很多。
萬芳社區其實只有幾個長緩坡,但當天是騎Youbike,已覺十分吃力。
從萬和街下來後,轉萬芳路進106到深坑,吞了兩份豆腐後原路回來,全程約18公里。從木柵到深坑要過兩座橋,經過一段沒甚麼風景車又多的路,希望以後深坑也能有Ubike設點。
即將回到木柵時,又聽到一陣狗吠.......狗大哥,你們白天搞過我們了,現在下雨,可以請你們高抬貴手嗎......
這種家附近不為人知的地方小歷史也令人非常神往。
參考資料:
*何文賢. 舊地名的「七十二砌(階)」旁的「陰陽山」:文山學真是個不可多得的好網站,當年看了幾篇站裡的文章,才驚覺歷史原來離我這麼近,卻又這麼的遙遠,我對老家附近歷史的興趣幾乎是從這個網站開始。
*十五分庄踏查報告(二):文山社區大學的地方文史工作者從萬盛街底走到福興路的踏查,雖然格式似乎有點跑掉,有機會回家一定要好好走走。
*十五分遺址立碑進度追蹤:感謝這批文史工作者挖掘了這麼多豐富的歷史,家附近實在蘊藏難以想像的歷史底蘊。
*關於福興隧道開放的討論:福興隧道為軍事重地 不能開通、文山區福興隧道和交通?
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喜歡我的遊記,或對我的文字有任何建議,都歡迎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