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婁]地下城(Underground City)、聖約瑟夫聖堂(St. Joseph Oratory)

時值聖誕夜,蒙特婁5點天就全黑了,我漸往市區走去,決定晚上前往唯一不會在聖誕夜休假的景點:教堂。除了聖母教堂外,蒙特婁另一著名的大教堂是郊區的聖約瑟夫聖堂St. Joseph Oratory,夜幕之下閃著綠光的穹頂肯定非常動人。唯一的缺點是交通稍微不便,得穿過蒙特婁地下城,搭地鐵換車才能抵達(其實也有公車可以到,搭地鐵有點繞路)。

這棟是市區著名的伊頓購物中心(Eaton Center)。聖凱薩琳街(Rue St. Catherine)如博物館所言,是蒙特婁的商業主幹道。




一路往東走,看到了加拿大國鐵(VIA)的標誌。



Rue St Catherine上的這些購物中心、飯店在地下都是連成一體的,蒙特婁市區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地下城(Underground City,簡稱RESO,路上看到RESO的出入口便是地下城的入口),橫貫7座地鐵站,在漫漫寒冬中在地表另一面提供人們名符其實的另一座城市。下圖是蒙特婁官方出的地下城地圖,可看到地下城主要分為McGill下來Rue St Catherine附近的精華區,和藝術廣場區等兩塊,不過有時更西邊的Atwater站旁的購物中心也會被算入。

(圖片出處:montrealvisitorsguide.com



我從Place Ville Marie附近進入地下城,Ville Marie是蒙特婁的古稱,也被用作市中心這個廣場的名字,下面不遠處的Gare Centrale就是中央車站,火車到站處。(右上角的Berri UQAM則是昨天抵達蒙特婁的客運總站)。

不過時值聖誕夜,店家都即將打烊。




剛好看到一間郵局,我先找了個有網路地方充電和下載地圖,原本打算回去寄明信片,不料走回去時郵局也關了,真是失算。

不過這一整片地下街實在令人想起四通八達的台北地下街,這裏尤其很像M8出口,土生土長的台北人總有些記憶是寄存在台北車站與其周邊的,我也放了一些。



先找家唯一有開的咖啡廳坐下來吃點東西


南瓜派與拿鐵,12加元

解饞後往中央車站走去


車站洋溢著過節氛圍,除此之外,藍光又點綴了些玄幻的氛圍




這裏是加拿大國鐵VIA Rail Canada的櫃檯



接著終於要搭蒙特婁的地鐵了,昨天的行程都用走的,現在終於可以來體驗一下,搭乘不同城市的地鐵/公車一向是我的旅遊重點之一。

順著Metro的標誌走,再走過一道長廊便是橘線上的地鐵博訥站(Bonaventure )。一路走來比我想像中的近很多,我原打算走回綠線的Peel站(接近麥基爾大學剛下來時的市區)上車,沒想到一會就走到橘線,如此只要在Snowdon換一次車就好。





感覺和夏天去羅馬時搭的地鐵非常神似


和櫃檯大哥買票,吃力地發出聖約瑟夫聖堂所在的雪嶺站(Cote-des-Neiges,中文翻得真有詩意)的發音,其實這裏和波士頓地鐵一樣,單程票是固定的價錢(3.25加元),不因里程變動。



月台也很像米蘭、羅馬的地鐵


很像哈利波特的場景


車廂也像歐洲的地鐵,大概就是比波士頓的好,但又沒有東亞那麼高級。出了國外真的會懷念台北的捷運。




Snowdon站下車換藍線,其實就是跑到對面月台而已



Sortie就是法文的出口


出站就是郊區了,馬路上仍遍佈幾家商店,但比市區稀疏許多。正對面就有一間小教堂,聖約瑟夫聖堂則要沿站前的馬路雪嶺大街再往左走一些,經過下面這塊醒目的加拿大版肯德基招牌。


還有藥局,從藥局的路口就可以看到聖約瑟夫教堂的閃著綠光的穹頂了。


從這個路口右轉就可以接近教堂,接著還要再左轉,不過我太早轉了,以為看著教堂的穹頂找就不會迷路,轉進了別人院子後面被圍籬封住的陰暗死路,在此郊區實在令我有點緊張,雖然加拿大的治安應該算是很好的,不過大概在美東待久了,晚上看到路人走過都有點警戒心。其實再往下走一點再左轉就可以看到通往教堂的大路,我繞了一下後也找到一條到大門前斜坡中間的小徑。



聖約瑟夫聖堂(St. Joseph Oratory)是天主教蒙特婁教區的宗座聖殿,於1904年由教士Andre Bessette所建,1967年擴建至現在的規模,主要供奉聖母瑪利亞的丈夫聖約瑟。這座教堂以奇蹟般的治癒病人聞名,許多病人來此朝聖好就奇蹟般地康復了,也因此信徒絡繹不絕。能叫Basilica(宗座聖殿)的教堂都是等級甚高的(市區的聖母教堂也是Basilica),聖約瑟夫教堂除了是宗座聖殿,還是全加拿大最大的教堂,尤有甚者,其穹頂為世界第三大,僅次於象牙海岸的Yamoussoukro聖殿(是的,這個西非赤貧的國家有著全世界最大的穹頂,為建此殿該國國債翻了一倍)與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殿。

(其實我不太清楚穹頂大小的測量標準,是高度、直徑或可容納人數,亦有人說象牙海岸的聖殿其實是包含穹頂外的主教堂,「作弊」贏了聖伯多祿大殿,且在羅德島遊記中羅德島州州議會也聲稱其為世界第四大穹頂)


 

走上階梯前,教堂對面還有一排點了燈的建築,不知道是不是教堂建築的一部分。


寒風中,以敬畏的心拍攝這座偉大的教堂


聖約瑟夫聖堂(St. Joesph Oratory)
地址:3800 Chemin Queen Mary
交通:地鐵雪嶺站(Cote-des-Neiges)出口徒步10分鐘
開放時間:6:00-21:30,重要節日開放至午夜
門票:免費、自由捐獻


當時寒風凜冽,每拍一張照就被迫把手伸出手套,凍的刺骨,但試了幾次還是無法充分展現這座教堂的氣勢。

走上樓梯後,在入口前看到了這處封起來的階梯,夏天時這裏是開放遊客登上穹頂,俯瞰整個蒙特婁市區的,可惜冬天封閉了。


教堂內部就比較商業化



還有販賣紀念幣,畢竟這裡已經成了一個觀光景點,不過聖誕夜來到這裡的除了特別熱血背包客外,大概都是虔誠的信徒。


這個小博物館展示的是安德烈修士的各種聖蹟,不過晚上沒開。



與大批信眾從手扶梯上樓,到了樓上的大廳,正值平安夜,牧師在舉行彌撒,加拿大第一大教堂、虔誠的蒙特婁信仰中心的聖誕夜彌撒,規模自是非常驚人。




牧師在台上以法語致詞,拉丁語系的口音搭配大廳素雅的設計,充分展現了天主教的神聖莊嚴,儀式的正式予人不同新教的傳統、正式,牧師演講一段便接著吟詠一些詩篇,眾人忽地站起,忽地坐下,又忽地彼此擁抱,莊嚴肅穆之外,進進出出的人群與小孩的哭鬧,卻又體現教條之外的人性,讓我看到天主教堂並非守舊沈屙的典籍,它的主角是人,而不是神。
我站在最後方安靜的觀賞這場彌撒,聖約瑟夫聖堂真是比梵蒂岡還梵蒂岡,梵蒂岡實在太商業化了,走進去絲毫沒有一點神聖安詳.....





教堂裡的裝飾都非常素雅





大概在後面觀賞了一小時,靜靜聽著聽不懂的語言,沈浸在神聖的氛圍中,直至彌撒結束(順道一提,彌撒一詞便是由結束時牧師所說的「禮成」(Ite, missa est)而來。



下樓後,還有幾間小禮拜堂





以及創立者聖安德烈的長眠之處




供奉聖約瑟夫的禮拜堂






塗油禮(anointing)是天主教極為神聖的儀式,可用於受洗時、臨終時、或塗抹在病人身上以求奇蹟,這裏有向信徒提供在聖約瑟夫雕像前以燈芯點燃過幾天幾夜的植物油。



漸漸走到入口,聖約瑟夫聖堂還在擴建中。




從這裡往下俯瞰,是蒙特婁的反方向,晚處燈火應該是蒙特婁郊區的機場了。



臨走前,忍不住再拍個「明月照聖堂」





剛才是從半山腰繞上來,沒拍到門口的雕像







客棧在綠線Guy-Concordia站附近(麥基爾上兩站),從這裡搭回去要換兩次車,看地圖可以發現從此到Guy Concordia沿著皇家山南緣的雪嶺大街最快,也不用翻過皇家山,但整條路實在太黑了,讓我想起了台北的南深路,路旁也沒什麼亮點好逛。
兩天後到魁北克城才從一名旅者那得知有公車(#51, #166, #165)跑這附近(詳細路線還要查查,大致查了下#51還是有繞到南邊的Snowdon Station),理論上應該是到聖約瑟聖堂最方便的方式。

我本來想試試用售票機台買票,不過機台前有個黑人可疑地徘徊著,我直覺認為這應該是騙錢的(假借幫你買票向你要小費、把找的錢搶走、甚至直接扒你錢包),便轉頭向站務人員買。那位黑人大概是看到煮熟的鴨子飛了,開始大喊 "Sir! Sir!",沒想到這種歐洲常見的詐騙已經蔓延到加拿大了......

蒙特婁地鐵都是這種藍色列車。



Snowdon轉橘線



這種到各站的時間估計圖還蠻特別的,沒有在其他城市的地鐵見過





橘線搭四站到Lionel Groulx站轉乘綠線





到了Guy Concordia還得走一段才到旅社,晚上畢竟是吃太少了,此時精神上非常滿足,生理上卻已飢腸轆轆,不過正值聖誕夜,一路上的餐館都關了,唯一開著的是一家中餐館,不過我想還是先確定找到回客棧的路要緊,就咬牙繼續趕路。客棧附近還真沒有開著的餐館,連昨天經過的星巴克都沒開。

聖誕夜還開著的餐館,大概只有少數移民開的有機會了,果然不出我所料,一家燈仍亮著的黎巴嫩餐館救了我,整條街上就他不過聖誕節。

聖誕夜晚上8點,店裡自是一個人都沒有,老闆驚訝的問我怎不回家....
「頭家啊!家很遠啊!」
老闆是全家都從黎巴嫩移民過來,加拿大街頭的黎巴嫩餐館其實不少,黎巴嫩作為「中東小巴黎」,可說是地中海濱人文薈萃、自然歷史兼具之地,我心嚮往已久,可惜世人對它的印象大概只剩惡民昭彰的真主黨,甚至更臭名昭著的ISIS。 

只能說有些恐怖份子是非法的,有些則是合法的.....


我展開地理外交,問老闆是不是來自貝魯特,老闆顯然很高興有人講出了他的故鄉,多塞給我兩張餅跟一根肉卷,幸好我沒有繼續講的黎波里、蘇爾等其他我想去的地方,不然大概得把整家店吃完才能走了,我遇過的中東人都是名符其實的熱情.....

我也大方的介紹我來自台灣,老闆居然聽過台灣,且對台灣人的印象就是"Very Smart".......真令人不好意思


坦白說這餐不太好吃,尤其不喜歡淋沙拉的酸奶白醬,不過飢不擇食也只好將就了。飽餐一頓後落了句阿拉伯文的問候語Salem,推門而去,沒想到大門竟卡住,大概是老闆打烊了把門關了,正想叫老闆開門,老闆竟指了另外一側,一推門就真的開了......後面還傳來老闆的笑聲:"Taiwan, Very Smart............"

不知道老闆下次遇到台灣人是什麼時候,還會不會覺得台灣人都very smart.......(汗)

回到了客棧,坐在一樓給手機充電時這位大哥向我攀談,他來自法國與西班牙的邊界,現在在蒙特婁當軟體工程師,聽到「法國與西班牙的邊界」這個關鍵字,我再度施展地理外交,講出了庇里牛斯山,大哥非常高興,便和我聊起了彼此的國家。


「普通話與粵語有什麼差別?」大哥常看港片,特別喜歡王家衛導演,不過我看的都是王晶那種.....

我正好對語言特別有興趣「雖然都是中文,但普通話與粵語的差別,大概比法語跟西班牙語的差別還大,所謂中文,是因政治意識而存在的」(發現好像快離題了.....趕緊拉回來)「粵語這種南方語系保存了更多中古漢語的音韻,現代漢語被蒙古語和滿語影響後已經失去許多中原音素了......」

大哥顯然很有興趣,原來他的前女友(1)是武漢人。我繼續介紹道,我在波士頓唸書,大哥又說他曾交過一位波士頓大學的女朋友(2),好奇地問我是哪間學校,呃.....河對岸啦.....講這個總令我感到十分尷尬,以前在台灣就十分不喜歡別人問我學校,在聽到「建中」「台大」後開始公式化的讚美。不過既然你真心誠意的發問了,我只好勉為其難地嚇嚇你。

這就是客棧的迷人之處,不論年齡、身份、種族、語言,我們都是旅者,因此行走天下,便是我們共同的話題,大哥無意間提起他在韓國待過一年,因為他交過一位韓國的女朋友(3),他在韓國那一年還在語言學校學了韓語。大哥可是資深背包客,曾獨自縱走南北美洲,途中宏都拉斯、薩爾瓦多這些以治安差勁聞名的地方也沒有錯過,他唯一沒有拜訪的國家是哥倫比亞,因為當地人力勸他不要拿生命開玩笑,他只好從巴拿馬直飛委內瑞拉的,不過他有點後悔沒有闖闖看。

大哥並不是在旅遊,只是工作之餘來這裡和朋友聚聚,他話鋒一轉,感嘆現在每天工作,都不知道這樣汲汲營營有什麼意義,他非常懷念在韓國那年,他在一家釀酒公司兼職,比當程序員沒日沒夜如機器般的製造產品有趣多了,這才是生活啊!他明年中就要辭掉工作,跟他現在的女朋友(4)一起,前往日本闖蕩。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誰又能真正如此豁達呢?


很高興在蒙特婁的聖誕夜,能遇到這位親切的大哥,也祝福他往後的旅程一切順利!


蒙特婁、魁北克5日冬遊系列:

蒙特婁
*魁北克之冬8--蒙特婁地下城、聖約瑟夫聖堂

魁北克城

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喜歡我的遊記,或對我的文字有任何建議,都歡迎在此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