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婁]聖海倫島(Saint Helen's Island)-聖羅倫斯河上的堡壘
愛好歷史的朋友,相信對「聖海倫島」這個名字想必非常耳熟,是的,「聖赫勒納島」與聖海倫島的原文是一樣的,不過拿破崙度過人生最後歲月的那個聖赫勒納島在南大西洋,蒙特婁的這個中文通常翻作聖海倫島。
往黃線的轉乘要走一段路
黃線有種新北投支線的感覺,車班、人都比較少(感覺還是很重要的一條線,不像小碧潭)
聖羅倫斯河上的聖海倫島(St. Helen's Island),最著名的地標便是1967年蒙特婁世博的主場館:生物圈(Biosphere),荒野中從天而降的一座鋼骨穹頂。
與聖海倫島一橋之隔的是聖母島(Notre Dame Island),是當年為了世博,用蓋地鐵時挖出來的土所填的(實在難以想像),聖母島與聖海倫島共同組成了Jean-Drapeau公園(Parc Jean-Drapeau,Jean Drapeau是世博會時的蒙特婁市長),都是比較鄉村風情的休閒場所,每個繁忙的城市都該有一兩座這樣的小島,不知道社子島整治規劃、結合島上的古蹟文化能不能也變成台北的休憩島(這比台北曼哈頓現時多了)
當年世博的魁北克館與法國館現在改建成了賭場,加拿大館則改建成公園管理中心。地鐵站一出來便有往聖母島賭場的接駁巴士。
生物圈前面正舉辦風景畫展
生物圈現在是環境博物館(Biosphere environmental museum),以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為主題,不過今天沒有開,只能走到上鎖的門口,抬頭仰望霸佔蒼穹的鋼骨。溫帶的冬天地景比較單調,網路上搜到秋天,這裡一片橙黃橘綠可是一絕。
生物圈(Biosphere)
地址:聖海倫島上,Jean-Drapeau地鐵站出口處
開放時間:六月至九月10:00-17:00、十月至五月周三至周日的10:00-17:00
門票:成人12加元,兒童免費
地鐵站附近就有通往聖母島的橋(兩座島好像有兩三座橋相連),大概走十分鐘就到了,不過冬天的地景仍是.....一片荒涼
橋上回望biosphere
兩座島都遍佈這樣的觀光指標,聖母島上的是藍色,聖海倫島上的則是綠色。此時我算是踩在蒙特婁地鐵挖出來的土石之上的。
不過大部份到聖母島的人都是要去賭場的,島上也沒什麼其他特別的景點,只有一些涼亭與度假海灘,維基百科說有一座原住民的圖騰柱,當時沒有找到,但看維基的圖片那根柱好像也和島上文化沒什麼連結。
原路走回聖海倫島,聖海倫島上就比較多主要的景點,除了Bioshphere外還有北面的勒朗德遊樂園(La Ronde)與英軍建築的防禦工事,我當然是慕城堡之名而來。城堡的原址還建了座博物館Stewart Museum,不過今天公休,原本打算昨天下午同時參觀McCord Museum跟這裡,但McCord太令人流連忘返了,就放棄了這裡,改成今天來看城堡的外觀就好。
但一路往北走去,路上都沒什麼景點,也鮮少看到別的遊客(遊客都集中在地鐵站、biosphere附近),背著沈重的行囊,literally and mentally,只有枯枝落葉伴我行,真可謂踽踽獨行於荒野。
「匪兕匪虎 率彼曠野,吾道非乎,奚為至於此?」
一路都有路標指示剩餘距離
終於到了英軍在此所建的防禦工事,以及可以通回蒙特婁市區的卡蒂爾橋(Jacques Catier Bridge),這裏已經是聖海倫島的北端了。
英軍的防禦工事現在也作為博物館:Musee Stewart,不過今天也沒有開,不過在外面參觀城牆足矣。
Musee Stewart
地址:聖海倫島北側,從地鐵站步行約30分鐘可抵達
開放時間:周三至周日11:00-17:00
門票:成人10加元、兒童免費
大家可知英軍在這裡建築防禦工事,是以誰為假想敵?想當然爾是法國吧?非也,英軍在此防衛的正是剛剛崛起,卻注定越發強大的開外掛強權:美立堅合眾國是也。這座城堡建於1820年代,實則1812年英美曾有一場大戰(1812年戰爭),當時美國的「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正方興未艾,主張美國有解放全美洲,逐出英帝國主義者的義務,因此以解放者之姿出兵加拿大,與加拿大的英軍多面交戰,不過主戰場在上加拿大(安大略),蒙特婁這裡雖是英軍補給的咽喉,可說是英軍的街亭,一旦有失可能得被迫拱手放棄安大略了,不過美軍卻不曾認真地攻打蒙特婁,也不曾封鎖聖羅倫斯河面,讓英軍的補給未曾間斷。英軍戰後警覺這條補給線的重要性,特地在渥太華、京士頓之間開了麗都運河,作為聖羅倫斯河一旦被封鎖的備用水道,並在扼聖河之險、掐住蒙特婁咽喉的聖海倫島興建要塞。
1812年戰爭以平手作收,美軍放火燒了多倫多,英軍也放火燒了華府逼的美國總統出逃維吉尼亞(所以美國本土未曾受到打擊的說法是錯的),不過現在大概沒什麼人記得這些塵封(其實也才兩世紀前)的歷史,同期的拿破崙戰爭轟轟烈烈的多,而且美洲一直都不是世界歷史的舞台(近代以前好像就只有美國獨立跟南北戰爭會出現在歷史課本上)。
這場戰爭對兩國都造成了長遠的影響,上下加拿大(安大略、魁北克)的英裔、法裔人口合作抵禦外侮,加速了他們的自我意識而推動了加拿大聯邦建立的進程,對美國而言,一個剛建立不久的國家竟逼和大英帝國,更是天下響震,也大大刺激了愛國主義,從此「昭昭天命」的基因流傳至今,反戰的聯邦黨就此消失。
看到唯一的遊客:一對外國人情侶站在砲台上拍照,果然不尊重古蹟的人全世界都有.....
冬日午後,冷風陣陣,憑欄獨弔歷史
這裏的防禦工事建立後沒有真的用在什麼戰事上,之後美加便和平共處了,二戰時這裏倒是短暫用作戰俘營,說起二戰大家對德軍、日軍惡名昭彰的罪行是如數家珍,戰勝的盟軍罪行就沒什麼人記得了(最誇張的是蘇聯,紅軍殺的人不知道比德軍多多少),加拿大當時也是設有關押軸心國士兵的戰俘營的,我在維基百科上還看到「日本戰俘逃跑但遇到灰熊,嚇得跑回來」的滑稽記載。
不管是什麼歷史,都該完整、客觀的呈現給後人。
我現在已經在島的北端了,根據Google Map,這座橋過去應該就是Berri UQAM(公車總站)了,晚上6點便要搭車前往魁北克城,與其原路走回地鐵站搭黃線回去,不如直接走過橋回到市區,順便從橋上一覽「滿地可」的黃昏。
遠方這座瞭望台是Tour de Levis,建於1930年代。
這座小屋差不多是能走到的最北端,再往北就是勒朗德遊樂園(La Ronde)了,不過樂園的路口看路標好像在南邊一點。
勒朗德遊樂園的Logo,聖海倫島北端都是遊樂園的用地
從這裡左轉有入口可以上橋
以蒙特婁的發現者卡蒂爾(Jacques Cartier)為名的橋,橋上還有卡蒂爾的頭像。
不過看到這裡,我在心裡用所有學過的語言把髒話都罵出來了.........人行道被封了,不過前方也看不出有在施工,到底為什麼要封橋?????????!!!!!
不知道另一側有沒有封,但我又找不到從另一頭上橋的入口
幸好,至少從橋上的圍欄讓我拍到了整個城堡絕佳的俯視角度,算沒有「完全」白走。
只好乖乖的走原路回到島南端的地鐵站
"Neiges"便是法文的雪,一月中到二月初聖海倫島有「雪節」舉辦,屆時一片白色大地想必非常壯觀。
聖海倫島是個十分寧靜又帶點歷史風味的好去處,夏天的翠綠、秋天的楓紅和冬天的大雪應該都非常美麗,如果深秋時節到此建議結伴吧!否則真是荒涼啊,除非你想像我這樣獨自安靜地懷古。
走到鐵腿後總算看到了Biosphere,意味著成功回到地鐵站。此時離往魁北克城的巴士發車其實還甚早。
自動售票機
回到了Berri UQAM的地下道遇到這位大哥在演奏。
從地鐵站通往公車總站也有地下道,要走大概五分鐘,途中看到了這幅壁畫,畫出了蒙特婁的城市標誌之一:設於室外的階梯(參考這篇)。
到公車總站也才4點多,離發車還有一個多小時,四處走走後實在悶得慌。往魁北克城的Orlean Express客運每小時都有一班,我拿著車票去碰碰運去,問司機能不能讓我上5點開的那班,因為車上還有許多空位,司機爽快的答應了。
Orlean Express還蠻舒服的,比美國境內的客運位置還大,車上也附有Wi-Fi(不過我莫名其妙的一直連不上,不知道網路出了什麼問題,只好閉目養神,到了魁北克城才發現重開機就可以連了,在加拿大遇到了幾次這樣的問題,給大家參考)
公車從蒙特婁出發後便往東上了Jacques Catier橋,並呼嘯而過我剛剛拍照、又被封鎖不能通過的地方......
車程是三小時,不過剛才去找司機碰運氣前竟忘了買吃的,連飲料都沒有,今天可是除了午餐的可麗餅外完全沒有進食,液體也只有早上喝了客棧的一杯咖啡而已..........現在我可是叫苦連天,為何不在蒙特婁好好吃一頓再走呢............
8點到了魁北克車站,魁北克城與蒙特婁比起來是座小城(我認為有點像波士頓與紐約市的關係),車站也比較陽春,不過下車我當然是立刻衝去找吃的,不過聖誕節的晚上8點在小鎮的火車站,這實在非常不樂觀啊.......
唯一有開的是家超市,我如久旱逢甘霖般衝了進去,先買了一晚泡麵式的義大利麵(這還真沒有在其他地方看過,美國、歐洲都沒有),不過十分難吃.....
再吞了份三明治,中間的鹹肉配上蛋沙拉,真是人間美味啊!
救了我一命的超市,在這裏和老闆小聊了一下,老闆是蒙特婁人,辛苦的在聖誕節晚上都還在值班。
「蒙特婁真是座很棒的城市」
「很高興你喜歡。哎!就是太窮了」
「窮?為何」我以為自己聽錯了
「錢都拿去搞社會福利了啊!你看我聖誕節晚上還要上班,那些人等著領錢就好了,這樣企業公司當然不幹,都跑到安大略去了。你有聽過社會主義嗎?這就是社會主義啊..........我真討厭社會主義。」
「原來如此......原來魁北克是大政府......你覺得魁北克最後會獨立嗎?」
「不可能啦!那是70年代的一場夢罷了,現在的魁北克實在太窮了......」
飽餐一段後告別了老闆,走出車站開始找旅館,Gare du Palais便是魁北克城的中央車站。
走出車站的巷子一看,乖乖不得了........我印的地圖有誤,我標示「車站」的位置其實根本不是車站啊........
同樣的狀況前兩天也在蒙特婁發生,簡而言之就是在Google Map打上地址或地標後,google map即使找不到,也可能將你導向一個名稱類似的地點,沒有仔細檢查的話就會得到完全錯誤的地圖。這下可慘了,幸好天無絕人之路,搭配Google Map我從地圖的一角成功定位,走了半天終於走到認得的大路。
車站出去便有個漂亮的廣場與不知名的建築。
轉了幾圈後還爬上了幾個坡,魁北克城是座自帶Z座標的城市,幸好不像前天在蒙特婁下大雨,不過路上無車無人、夜深無聲。沉默太久,傷害也太重。一個人走在陌生的城市找旅館還是有點緊張。
好不容易走到了客棧附近,一條比較多商店的街道。
好不容易到了客棧,HI系統的魁北克國際青年旅館。
這間客棧畢竟是連鎖的,規模比較大,不像在蒙特婁住的比較小而美有人情味。跟我同房的是正在吃炸雞的六位中國人,我跑到大廳查資料,遇到中國人小周,他在溫哥華唸高中,剛申請完大學。兩年前的現在我也正緊鑼密鼓的申請大學啊!小周一人買了月票全國旅行,剛從渥太華到這裡。他邀我share一間雙人間,不過我已經check in且實在不習慣與陌生人深交,便婉拒了。
明後兩天就好好體驗魁北克城的風景吧!
蒙特婁、魁北克5日冬遊系列:
蒙特婁
*魁北克之冬11--蒙特婁聖海倫島
魁北克城
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喜歡我的遊記,或對我的文字有任何建議,都歡迎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