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小探山城--石碇

大台北山區有個地方,不像坪林拜台9線與國道五號之賜而繁榮,不像平溪因天燈文化而馳名中外,不像深坑因豆腐而吸引美食節目爭相採訪,也不像烏來因溫泉和泰雅文化而使觀光客蜂擁而至。石碇,夾在上述四地之間,可說是大台北最被人遺忘的山城,清朝時由於位於臺北往返宜蘭的道路:淡蘭古道之中,石碇曾是交通樞紐,日據時又因煤礦的開採而吸引大量人口,甚至不得不發展出吊腳樓的建築以適應狹小的腹地。而今曲終人散,石碇變成了地圖上寂寞的兩個字。從臺北到石碇不遠,走106一小時內就能抵達,今日與朋友打算以Ubike小探山城:石碇。

早上先和朋友爬了仙跡岩,下午才從景美出發。



下午在萬隆借了Ubike,循景美溪河堤騎到動物園後,接上106縣道,到三叉口後取右,開始106乙的爬坡,爬了2, 3公里後就到達了石碇老街。106乙再往下走可以通到坪林,與台9線北宜公路交匯。

過了三叉口就有個短短的石碇堡隧道。

「淡蘭」,即清時由淡水廳通往噶瑪蘭廳的古道,從台北至宜蘭最早的道路,石碇則是路上重要的交通樞紐。

建於河床的吊腳樓,是當年因應大量外來人口而生的建築。



這裡的主要街道就是石碇東街與石碇西街,東街又稱內月仔,西街則稱中埔。東街的房屋密集而相連,屋頂遮蔽下成了一條「不見天街」。
河床上的番鴨




景美溪上游典型的壺穴地形,是因岩層厚度不均,經流水沖刷產生坑洞,坑洞內的漩流再不斷沖刷而成。



這裡的河流是景美溪上游的支流,崩山溪和烏塗溪在此交匯,往前再匯入永定溪後,形成景美溪的主流。





北宜之路天上來,氣勢雄偉,這是國道五號

小巷旁已蓋起了高樓大廈。

仍有養雞的農家


由西街再往西走,不意間發現了淡蘭古道外按段的入口。









走到底是跨越景美溪的淡蘭大橋,這裡其實位於106乙沿線,在過去一點就是我們來時經過的距三叉口了,但我們的車都還停在老街,只好沿106乙再走回去。石碇的知名地標就是下圖這種茶壺石碑,北宜沿線也有幾座。




由於晚上又去國家音樂廳聽朋友的音樂會,一路沿106快速趕回,經羅斯福路到中正紀念堂時,腳幾乎要抽筋了。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