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進之門(聖路易大拱門 Gateway Arch)-2016橫貫北美巴士十日行(5)
St. Louis, MO,距離聖地牙哥:4291公里,累積里程:1916公里
聖路易大拱門
聖路易車站,裝飾著五顏六色的玻璃
聖路易(St. Louis, MO)是密蘇里州的首府,中西部的大城市,密蘇里河從洛磯山脈奔流而下,在此與匯入密西西比河的主流,再一路流過美國南方直至墨西哥灣。
(聖路易的冰上曲棍球隊St. Louis Blue的主場Scottrade Center)
當初規劃行程時,聖路易便是整個中西部我最有興趣的城市,我原本安排在聖路易停留兩天,好好參觀拱門、Cahokia Mount等有趣的景點,可惜出發時誤了一天半,結果在聖路易只能停留8小時,凌晨2點就得再度趕車去Memphis了。不過既來之,則安之,聖路易最重要的地標大拱門(Gateway Arch)裡面的展廳開到5點,現在剩下一小時,或許有機會趕上,於是我看了地圖,立刻拖著行李跑去(其實應該要把行李寄放在客運站的)。
Gateway Arch作為西進之門,顧名思義就是美國往西開拓的起點,至於Caholkia Mount這個不為人知的景點則更為有趣了,密西西比文明(Mississipian Culture)的遺址,換個聳動的說法,這是墨西哥以北的美洲最古老的古蹟,約莫十世紀左右,這裡的印第安人的氏族部落組織了鬆散的交易網,且漸漸形成階級、宗教的概念,Cahokia Mount就是聖路易郊區的土丘,是密西西比文明的信仰中心。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我們都知道北美洲始終沒有形成有規模的古文明,再等500年,歐洲人揚帆東來之際,南美洲至少有個印加帝國,讓皮賽羅設計了一個政變才滅掉,中美洲也有後古典時期的瑪雅與阿茲提克,在西班牙人的鐵蹄之下寫下一頁悲壯的史詩,人們至今仍讚嘆奇琴伊察與馬丘比丘的鬼斧神工,那彷彿不存在這個星球的科技,甚至現在的墨西哥人仍以阿茲特克的後代自居。
但北美洲呢?沒有!鬆散的印地安人聯盟,除了感恩節的故事出場一下之外,就只有被驅趕、被屠殺的份,直到今天的「印地安人保留區」,成為看不見的少數族裔。北美洲明明得密西西比河之賜啊!為何沒有發展出大河文明,反倒讓地形破碎的中南美對歐亞大陸負隅頑抗?如果多給Calhokia Mount的印地安人1000年,他們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能看到印地安人的野牛大軍橫渡大西洋,登陸英格蘭海岸,把英格蘭、法蘭西打得丟盔棄甲,再用病菌滅掉整個歐洲嗎?
或許會,或許不會,可惜「槍砲病菌與鋼鐵」一書給了我們一個否定的答案,剝奪了這些浪漫思考的空間。
Calhokia遺址位於聖路易東部的郊區(一個治安全美數一數二差的地方),現在有一個小博物館展示密西西比文明的文物,我安排行程時還特意選了博物館有開的時間經過,可惜實在無緣前往遺址現場憑弔那夭折的北美大河文明。
要是我真的去成Calhokia,一定會寫一篇好好介紹這個失落的文明,不過現在還是回到前往拱門的路上吧!
這是MLB紅雀隊(Red Cardinals)的主場,路邊非常熱鬧,看來今晚有比賽啦!
西進拱門在空中畫出一道完美的弧,已映入眼簾。
十八世紀末期,聖路易已是西班牙人在北美內陸的交易中心,不過他們卻在這裡建築了一系列的防禦工事抵禦外敵,猜猜這個外敵是誰?沒錯,就是剛獨立的世界警察,美利堅合眾國啦!
1780年,美國攻打了聖路易的堡壘,被西班牙人擊退,所以解說牌最後一個話寫著:The Fort and St. Louis survived.
不過隨著路易斯安那購地,堡壘和聖路易都歸了美國,某種程度上他們也都還是survived.
(眼尖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有點奇怪,既然是法屬路易斯安那,為何是西班牙人駐手呢?其實路易斯安那曾經數度易手,1762年七年戰爭時法國將路易斯安那割讓給西班牙以換取其幫助,1800年法國又拿托斯卡尼向西班牙換回路易斯安那,直到3年後賣給美國)
拱門旁的教堂是聖路易的兩座宗座聖殿(Basilica)之一,建築拱門時附近多數的舊建築都被拆除了,只有這座教堂因為歷史意義重大而得以保留。聖路易畢竟最早是由法國人與西班牙人開發的,天主教的氛圍濃厚,與東岸的新教建築大異其趣。
此為聖路易最古老的教堂,首建於1770年,比美國還要古老。原本「宗座聖殿」的頭銜被市中心另一座教堂取代了,不過1961年,教宗親臨此地,特地重新將其封為Basilica。(有特殊地位的教堂才能稱為Basilica)
終於抵達拱門的入口,看看時間大概沒辦法進去了。
不過從下方仰望整座拱門就夠壯觀。
最早落腳此地的歐洲人是法國人,法國人的蹤跡曾經從魁北克一路貫穿美國中部直至墨西哥灣,最早探勘聖路易的歐洲人其實便是從魁北克的聖羅倫斯河一帶出發,循密西西比河一路下至墨西哥灣,不過不像加東至今保留濃厚的法語文化,美國境內的法語文化就不太明顯了,只有聖路易(St. Louis)、紐奧良(New Orleans)這些地名提供了點線索。
聖路易作為兩河交匯之處,自然成為美、西、法三方博弈的要點所在,美國取得路易斯安那後,深感西法兩國威脅重大,必須加強對新領土的控制,便派了Meriwether Lewis與William Clark兩位軍官率探險團自聖路易出發,循密蘇里河而上,一路探勘印地安部落後,翻過洛磯山脈而見到了太平洋。當他們翻越陡峭的山路,看到太平洋那個瞬間的驚喜,想必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因此聖路易便是美國的西進之門,這是美國的戰士、資本家與傳教士前往中西部冒險的第一次嘗試,從此美國一路往西擴張,直至囊誇了兩大洋之間的所有土地,再也沒有人能擋下山姆大叔的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如果美國的擴張在任何一個地方因為任何參數的改變停了下來,如果太平洋沒有成為美國的內海,世界史都會徹底改寫。
雖然晚了幾個世紀,我也是途徑此地,準備往西岸探險的東岸人,這裡也是我的西進之門。拱門旁就是滋養美國中部的大動脈--密西西比河了,看起來只是條普通的河流,難以想像其下游的壯闊(明天在聖路易就會見到同一條河不同的面貌)。
密西西比河是密蘇里州與伊利諾州的州界,因此河對岸的門牌就是IL結尾了。河對岸的那個城市叫東聖路易,據說是全美兇殺案比例最高的地方......那高的嚇人的數字實在阻止了想在橋上拍密西西比河夜景的浪漫想法。
拱門的另外一側有個十分醒目的建築,是建於1828年的舊法院(Old Courthouse),同期建成的美國國會大廈、各州州政府等也不乏這種穹頂式的新古典建築。
聖路易因航運之利興起,從與印第安人的皮草交易中心,漸漸蛻變成工業重鎮,然而二十世紀下半葉,隨著河運退居二線,工廠又紛紛倒閉,至今聖路易仍面臨城市轉型的挑戰。
這是拱門的入口,裡面有一些展覽,可惜已經結束營業了。另外有電梯可以上到拱門頂部一覽密西西比河與聖路易市景,然而現在正在施工,2017年春天(也就是我寫遊記的現在啦)才開放。
拱門園區叫做Jefferson National Expansion Memorial,因為路易斯安那購地是傑佛遜總統主持的,整個園區現在還在擴建中。
路易斯安那購地與阿拉斯加轉讓,向來被視為美國政府撿到的大便宜,不過我們不該時空錯置(anachronism),以上帝視角來檢視這些事件。路易斯安那整片未開發的大地當年對法國、西班牙的利益也只有以河運為基礎的皮草貿易中心而已。
西進拱門,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骨建築。
離開了拱門,看到旁邊有家星巴克,就去給Wiew買了聖路易的城市杯,紅黃搭配的設計非常漂亮。
這裡的街道居然有用法語命名的,讓我以為回到了蒙特婁,法屬路易斯安那的痕跡看來尚未褪去。
往球場的方向走回去,邊想想這個博物館都關了的晚上聖路易還有哪裡可以逛的。
紅雀隊的標誌結合了西進之門的造型,很有聖路易的特色
球場附近甚為熱鬧,不如就在附近走走吧!
以一張搞笑圖作結。時至今日,路易斯安那整片幾乎都成了紅州,川普當選後崩潰的美國人說:法國人啊!拜託你們把這裡拿回去吧!我們不要了........
當年美國跟加拿大因為保皇與否而分成兩國,如今保皇議題已過時,階級問題則愈發惡化,現在美國東西岸跟加拿大這些自由派的地方倒更像一國。
St. Louis, MO,距離聖地牙哥:4291公里,累積里程:1916公里
2016橫貫美國巴士十日行
序:美國客運教學
5. 西進之門
6. 紅雀的再見轟
7. 鴨之城
8. 繁弦、急管、曼菲斯
9. 德州鄉村的醬油拌飯
10. 兩百年前的背包旅行
11. 艾爾帕索--邊荒集
12. 皇家之路--往墨西哥城
13. 兩國三州
14. 秘境--San Elizario
15. 往洛杉磯夜車上的四個人
16. 中國、墨西哥、日本
17. 另一個理工學院(後記)
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喜歡我的遊記,或對我的文字有任何建議,都歡迎在此留言!